古为今用,冷门新生
——首批国家精品在线课程“古文字学”配套新形态教材出版
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萧圣中老师主编的《古文字学》,2022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。该书是Course·教材、中国大学MOOC教材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,同时也是永利官网《古文字学》专业课在开设15年之后的一个结晶。承萧老师慨允,兹将该书书影、内容简介、前言、目录、后记等内容分享如下。
书 影
内容简介
本书主体内容涵盖甲骨文、金文、战国文字与战国古文、秦及汉初文字四个单元。每个单元既分别讲解相关文字概况,又选读典型文字材料。主体内容之外,概述古文字的学习方法,从部首、本义等角度揭示文字的内涵,介绍古文字学学术发展中的“解谜轶事”。此外,本书多处连结讲学视频,还附有包含了七百余字的“常用汉字本义分类汇集”,以便于初学。
本书是与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“古文字学”相配套的新形态教材,适合高等学校古文字学相关专业师生选用,也可作为广大古文字爱好者的入门读物。
前 言
中国的《古文字学》课程从104年前在北大诞生以来,初期使用讲义,到1930年代,唐兰编纂并出版了《古文字学导论》,这部权威的著作可以视为古文字学教材的起点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传统上古文字学较强的各大高校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,相继出版了多部高水平的古文字学教材,如:(1)中山大学:刘翔、陈抗、陈初生、董琨《商周古文字读本》,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,后由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出版增补本。陈炜湛、唐钰明《古文字学纲要》,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,2009年第二版。(2)吉林大学:《古文字学概要》(陈世辉、汤余惠著,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,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修订本。(3)北京大学:《文字学概要》(裘锡圭著,商务印书馆1988年,2013年修订版。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高明著,文物出版社1987年初版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修订本。(4)安徽大学:黄德宽《古文字学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。(5)四川大学:彭裕商《汉语古文字学概论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年。其他较著名的教材还有:冯时的《中国古文字学概论》、朱顺龙的《中国古文字学基础》、张桂光的《汉字学简论》、宋均芬的《汉语文字学》等等。可以看到一个趋势,《古文字学》教材的大量出版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近十年的课程积累后发生的,而新世纪几部高水平教材(如黄、冯、彭编著的三种)的出版,以及旧教材的纷纷修订,则是与古文字学在近20年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。
我于2006年春季学期开设《文字学》、《古文字学》等相关课程,一直是春、秋季滚动开课,年年修改讲义,十余年下来,虽有很多积累,但面对着前辈学者优秀的教材,一直是心怀景仰,并没有出版教材的计划。直到2014年,我非常偶然地闯入了慕课这一领域,我的慕课《古文字学》从开设起一直选课人数较多,互动也多,但同时带给我一个没有教材的压力,上述的任何一本教材对学生来说都相对高深了一些,难以在较短时间里啃下来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它们是以传统高校甚至是名校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既定起点的,水平很高,并不适合各类学校、各类专业、各个年龄层次、各种知识基础及需求的学生或古文字爱好者使用。2017-2018年,在时任高等教育出版社迟保东副社长的鼓励下,我开始着手修订自己的讲义,以符合慕课教学之用。修订的思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:A.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,注重古今文字的联系,为此,设置了隶变章节,帮助学生探寻古今文字变化的基本规律。附录异体字表、繁简字对照表、基础汉字字表。B.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去记忆文字的能力,为此,在章节中,有专门的单字讲解,在附录中,有字头达700多字的常用字本义汇集。C.降低篇目选篇的难度。甲骨、金文的篇目,我们尽可能选择常见的、难字不多且篇幅不算太长的。战国竹简的篇目,则尽可能选用有通行本可对照,学生对其文本较为熟悉的,如《老子》等。D.增强教材的可读性、趣味性。这一点,对于本课程来说,可能难度最大。我们在讲课时做过一些尝试,在这次的教材中也有一些反映,主要是设置“古文字文化内涵”和“古文字解谜轶事”。E.重视练习。我们从《古文字学》课程开设之初即有“汉字还原为古文字”作业一项,内容几经变化,近年稳定为精选单字的还原。本教材将这一字表加以核定后也收到附录中。
全书的内容及读法:
第一章《前论》。含古文字学定义、隶变、古文字学习与考释方法、古文字形体结构。这一章,目的在让学生对古文字有一个初步了解,可结合第六章“古文字文化内涵”学习,重点熟悉六书分析法,学会用其中的指事法、会意法和形声法分析汉字。
汉字形体演变共有四章,含甲骨文、金文、战国古文、秦及汉初文字。
第二章《甲骨文》。概论部分包括:(1)甲骨文之发现、发掘与研究。这部分,做到初步了解即可,不必强记,尤其是甲骨文研究部分,仅供学习初步有成的同学继续钻研之参考。(2)甲骨文字构形之特点。了解甲骨文的形体是符合六书原理的,重点熟悉其中的会意和形声字,并参考附录六熟悉部分甲骨文字的本义。文选部分,可精读前两篇(合集13399、合集6057正),有余力的同学,可扩充阅读备选的六篇。至于课外阅读篇目22篇,当作开拓眼界的材料即可,不必专门学习。
第三章《金文》。概论部分包括:(1)金文的概况。(2)金文的研究。这两部分,做一般了解即可,研究部分提到的工具书,可用心熟悉一下。(3)金文的字形特点。重点熟悉其中的形声字。文选部分,重点学习前三篇(利簋、保卣和颂壶),有余力的同学,可扩充阅读备选的三篇。课外阅读篇目28篇,供进阶学习之用,必要时可按照铭文字数多少,从字数少的开始学习。
第四章《战国古文》。概论部分包括:(1)战国古文的概念。了解从二分法到五分法的变化即可。(2)战国古文的材料。这一节涉及材料太过繁多,学生在学习时作线条式了解即可,掌握楚简有哪几宗重要材料即可,不必细致去了解其篇目,本节汇集篇目及作简介,仅供查阅之用,免翻检之劳。(3)战国古文研究的概况。因内容太多,难度太大,我们将对研究的介绍限定在1997年,也就是《郭店楚墓竹简》出版之前,这部分仅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继续钻研之参考。(4)战国古文之工具书。因为较难,所以我们学战国古文时,更加离不开工具书这根拐杖。(5)战国古文的形体特点,和甲骨、金文有了很大不同,主要体现于繁、简变化和地域特色鲜明两个方面,这是需要掌握的,可对照字形加深理解。战国古文的文选部分,郭店楚简《老子甲》自然是重点,可以先读熟传世《老子》的相关文本,再去对照古文字阅读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备选篇目四篇,都比较短,且多与传世文献的名言有对读关系,建议精读。战国文字阅读材料,竹简及金文部分可作进阶学习备用,符节、玺印、货币等文字,最好结合我们给出的图片与释文,用心学习一下。
第五章《秦及汉初文字》,只有概论部分,主要了解秦系文字的定义,熟悉秦文字篆体的特征,以及跨越战国中后期、秦朝及汉初的古隶材料。战国秦系的符节、玺印文字等,合并到上一章第六节《战国文字阅读材料》,与东方六国材料一起讲解。
第六章《古文字文化内涵》。分9个单元阐述约50个单字的文化内涵,可结合附录六学习。
第七章《古文字解谜轶事》。分9个单元讲述9个关于古文字学家考释古文字,破解重重谜团的故事。
除以上正式章节以外,本书另有附录六种,分别是:一、网页相关链接。二、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专门或相关刊物。三、繁简字对照表与异体字表(含“部分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”与“异体字选粹”)。四、基础汉字象形指事及常见简易会意字字表。五、古文字还原字表。六、常用汉字本义分类汇集。其中,附录二至四,是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提前掌握的,附录五是本课程的作业,附录六是关于常用古文字单字本义之汇集,按义类及相关性分列,共700多条,其中大部分都是学者们的考释精华,个别是笔者心得,期待能对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有助力之用。
目 录
第一章 前论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1
第一节 古文字学之定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1
第二节 隶变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2
第三节 古文字学习与考释方法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4
第四节 古文字形体结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8
第二章 甲骨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
第一节 甲骨文之发现、发掘与研究----------------------16
第二节 甲骨文字构形之特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6
第三节 甲骨文选读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8
第三章 金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7
第一节 金文的概况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7
第二节 金文之研究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0
第三节 金文的形体特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3
第四节 金文选读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6
第四章 战国文字与战国古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1
第一节 战国文字与战国古文的概念-----------------------91
第二节 战国古文的材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2
第三节 战国古文的研究概况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1
第三节 战国文字研究之工具书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5
第四节 六国文字的形体特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6
第五节 战国文字材料选读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0
第六节 战国文字阅读材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20
第五章 秦及汉初文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48
第一节 秦系文字及其材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48
第二节 汉初文字及其材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54
第六章 古文字文化内涵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1
第一节 方位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1
第二节 从又及从爪诸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2
第三节 从止诸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5
第四节 从人及从大诸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6
第五节 从戈诸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8
第六节 从的几个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8
第七节 且回家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9
第八节 从目或从臣的几个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1
第九节 与古代法律相关的几个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2
第七章 古文字解谜轶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5
第一节 汤盘铭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5
第二节 “麻夷非是”与“昧雉彼视”--------------------178
第三节 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0
第四节 《论语》:宰予昼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1
第五节 《战国策》一则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2
第六节 《尚书》:平章?辨章?便?--------------------183
第七节 绝爲弃虑,民复季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4
第八节 兵者……恬淡为上,弗美也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5
第九节 奇怪的字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6
附 录
附录一 网页相关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
附录二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专门或相关刊物--------------2
附录三 繁简对照表与异体字表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
附录四 基础汉字象形指事及常见简易会意字字表----------6
附录五 古文字还原字表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5
附录六 常用汉字本义分类汇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
后 记
我从2005年11月底入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,随即接到卢烈红老师的安排,着手上春季学期的硕士《文字学》课程,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我虽然是出土文献学方向的博士,但做材料出身的人要转向古文字这种重视形音义综合分析的领域,是有一定转轨压力的,同时,我还是一个从未上过讲台的新手教师。面对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技能缺乏的双重压力,我花了足足一个多月去备这门课,大致完成了十一个章节的讲义。我的旧讲义还在,今天回头去看,无法想象的粗疏,是且只是一份讲义。当时,要板书某个字形,甚至要先看一眼纸本的讲义,水平之差可想而知。那天的日记里写道:“课上的真是一般,尽管为了这节课我足足准备了十多天。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要加倍努力。我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教师,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曲折之后,完成了这次蜕变。传道、授业、启蒙,将成为我后半生的事业。”尽管我很不自信,但学生反馈的信息是,上的很好,很喜欢,于是,本科的课就开始了。第二年,接手本科的《古文字学》课(人文专业),第三年,新开本科的《文字学》课(汉语言文学专业)。这样下来,一学年至少要上三次。为避免产生炒剩饭的感觉,我被迫每年甚至每半年对讲义做一次改动,改动最大的四次是2009年、2013年、2015年和2018年。一个小众化的选修课程,慢慢地变成了热门课程,今年竟然破天荒地,选修人数达到132人。但是实话说,一直没想过要出版教材,直到2014年,《古文字学》课程有幸赶上了教育部爱课程网的班车,由于与学生网络互动很多,才日甚一日地感到教材对网络课程的重要性。
但是,真正着手编写教材的时候,才知道,从讲义到教材,中间隔着多么多么大的鸿沟!首先是讲义多是纲目条款似的,都是简洁的话语,存在很大的改写量。第二,很多引语无出处,要一处处查。第三,很多图片是随手粘贴的,甚至是手写拍摄再粘贴的,要一张一张地换。第四,缺少的板块,要一一补写。第五,从2014年到2021年,因时间已过了七年,新见解对旧观点的替代要尽可能反映出来。第六,近几年新出的教材水平更高了,逼着我多少得有点自己的特色,于是我不揣浅陋,决心撰写《常用汉字本义汇集》这一部分。今天看起来有些不自量力,时日迁延,久久不能完工,直到今年八月初。感谢我的硕士钟琦、龚奇冉和张明珠帮忙汇集《字源》《说文新证》及《基础汉字形义释源》等书的条目,为后来的编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非常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贾高操编辑,他也是我的古文字专业的同道,感谢他对我一次次拖延交稿的宽容,更感谢他从古文字和编辑出版双重角度给我的长达四五千字的建议。感谢何慧敏老师题写书名。最后,还要感谢业师陈伟老师以及给我做古文字启蒙的李天虹老师,是他们把我领进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领域,让我原本日渐苍白的生命重新恢复了绿色与活力。
萧圣中
2021年8月29日